山西大学君宇网-凯发网站

欢迎光临山西大学君宇网!
心海领航
您的位置:  凯发网站-凯发app官方网站» 心理健康» 心海领航
为什么很多孩子考上名校后就“废”了?

       北大心理咨询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:北大一年级的新生,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,其中有30.4%的学生厌恶学习,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;还有40.4%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,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,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。这种现象,被称为“空心病”。

       徐峥讲过一个真实故事,让我印象很深:有个很小的小女孩打乒乓球,打着打着不想打了,觉得很委屈。教练就说:“你摆个臭脸干什么?你打不打?不打到旁边去。”小女孩还在努力地打。教练说:“你别打,我现在不要你打,你心里不舒服就到旁边去,调整好了再回来。”然后女孩就哭着到旁边去,哭停了又回来打,打得特别好。这种模式就特别中国人,中国人包括很多世界冠军、清北学霸,都特别擅长在一种隐忍中找到驱动力。但在这背后,她的内心会有一个创伤和缺口,那是需要被修补的。如果有一天,那个伤口被扒出来,她会流干所有的眼泪

       易中天对这种教育方式也有过观察——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,就是评价标准极其单一,四个字:“成王败寇”。结果就是不把学生当人,望子成龙,望子成材,望子成器。龙是什么?怪兽。材是什么?木头。器是什么?东西。你要成怪兽,你要成木头,你要成东西,就是不要成人。看看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教育:国庆回家,身边好多小孩假期都在上补习。那个场景,就像是一场交易。父母威逼利诱:“上完课,就给你玩半小时游戏。”孩子讨价还价:“不行,至少要玩一小时。”对孩子来说,学习不是因为喜欢学习本身,而是为了摆脱学习,好能尽快享受娱乐。就像高中老师常说的:“好好考,现在苦一点,上了大学就轻松了。”它们的共同点是,都是靠外部的刺激所驱动,是一种功利性的目标,缺乏价值感和意义感。这样的小孩到了大学里,突然失去了外在力量的管教和束缚,就容易怀疑人生,陷入虚无和抑郁。

ee39d59c2f954805a91ce146cbefb38b.jpg

       对于这种现象,心理学家早就做过不少研究,其中阐述最专业详尽的,恐怕就数爱德华·l·德西了。在他的《内在动机》 在这本书里,我看到了自己,以及身边很多家庭错误的激励方式,惊为天人。德西是心理学界的大牛。他在大学当教授期间,发现很多学生会问他同一个问题:老师,学期论文要用什么主题?德西说:你对什么感兴趣?得到的回答常常是:我也不知道,您觉得我应该写什么好?这是一所世界顶尖的大学,他的学生也都是教育体系下的佼佼者。但在他们身上,德西看到了一种普遍性的盲从: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“想要做什么”,因为习惯了有个权威人物告诉他们“应该怎么做”。

       但是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活出自我,就在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敢于说“我想要”。通过30多年128项实验研究,德西得出结论:人的动机分两种:「内在动机」和「外在动机」。那些受内在动机驱动的人,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,他们做事是出于自己内在的感受,首要考虑的是“我想要”,感受到的是动力;而受外在动机驱动的人,则会成为外部因素的奴隶,他们做事是受义务、恐惧、奖赏、惩罚、最后期限、他人认可等外部力量激发,考虑的是“我应该”,感受到的是压力。

       梵高说,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,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。内在动机就是我们内心的那团火。可我们的教育,却误以为人是靠外力而不是意义感所驱动,所以总在设置一种外在机制,迫使人们走上一条“正确道路”。却不知外在动力就像添加的柴火,虽可能燃烧一时,却总有熄灭的时候。我们口口声声说要“以人为本”,可是最该以人为本的教育领域,却最忽视人的本性。


相关附件:
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邮编:030006
凯发网站 copyright © 山西大学学生工作部(处) all rights reserved.
联系凯发app官方网站:0351-7010200 email:xuegongbu@sxu.edu.cn
网站地图